NEWS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而不斷加快,城市數量逐漸增多,快速的城市化,急速擴張的城市規模也帶來了一系列不可忽視的問題,如能源枯竭、環境惡化、交通擁堵、城市公共安全問題、住房問題、城市轉型等。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我國政府對智慧城市的推展不遺余力,國務院、相關部委及各省市政府等出臺了一些關于智慧城市的政策措施,大力促進智慧城市建設,積極探索新型城鎮化建設模式,為智慧城市建設創造了良好環境。隨著中國對智慧城市建設工作的不斷重視,智慧城市建設將遍及各個區域、各級城市。未來我國智慧城市將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
第一,智慧城市建設將更加重視以人為本。新世紀以來,我國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作為驅動經濟發展、促進技術創新、提高人們幸福指數的作用更加顯著,同時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城市人口的激增也引發了不少問題,走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成為必然選擇。智慧城市作為一種新型城市形態,也必須以人為中心,強調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為了人的價值取向。智慧城市離不開公眾的參與,因此智慧城市建設必須首先要考慮到公眾的感受。只有充分開發利用人的智慧,緊緊圍繞人的實際需求,支撐智慧城市建設的現代信息技術才能發揮作用,才能真正實現城市的智慧化運行,進而為市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及價值實現平臺,讓智慧城市的建設成果惠及全體市民。未來智慧城市不僅僅是應用盡可能多的智能技術,而是將更加致力于在城市和市民之間創建更大程度的合作互動的關系。
第二,智慧城市建設更加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當今世界,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問題的矛盾日益突出,全球氣候變暖,兩極冰川融化,環境污染全球化趨勢逐漸顯現,環境問題成為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城市由物質、能量和信息組成,必須正確處理他們的關系,維護動態平衡;在智慧城市規劃、設計、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需更高關注重視城市生態環境保護,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轉變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未來,我國智慧城市將不斷完善環境能源監測體系、能耗控制體系、污染排放檢測體系,積極推進綠色建筑和低碳城市建設,努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環境。
第三,智慧城市服務功能呈現多元化趨勢。未來,智慧城市建設將在應用方向上更加多元化,可分為智慧經濟、智慧服務和智慧資源三大領域。"智慧經濟"應用側重強調城市產業的優化升級,即通過信息技術在生產領域的應用,提高信息化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結構。其發展的平臺主要在新工業園區和新衛星城中,各項服務和技術都是為了企業發展服務,一些老工業園區也在進行智能化改造。"智慧服務"關注城市和諧發展的支柱是智慧型、人性化城市服務。通過智能化改造提高公共服務和居民生活便利性,推動城市就業、醫療衛生、交通運輸、社會安全監管等問題。"智慧資源"側重優化智慧城市的生存環境,充分挖掘利用各種潛在的信息資源,加強對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行業的監督管理,并改進監測、預警手段和控制方法;合理調配和使用水、電力、石油等資源,達到資源供給均衡,實現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第四,社會主導戰略在智慧城市未來發展中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智慧城市主導戰略根據推動主體的不同可分為政府主導戰略和社會主導戰略。政府主導戰略是一種正式的、由內向外實施的計劃,主要是由政府機關等資助和管理,為城市公共部門和開發機構建設更有效率的基礎設施和服務提供全新的方法和思路,并且為數字社會創新發展的戰略提供良好成長環境。社會主導戰略是一種由私人機構、社區組織、大學及其他創始者發動的由外及內、突發性的創新活動,政府投資較少,并且多應用公共平臺和解決方法,強化社會資本建設和推進數字融合。智慧城市的運營管理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是指導性的,目前的智慧城市實踐中,政府主導戰略占據主流,但具體的實施還是要依靠企業的市場化運營才會形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這里的企業不僅僅是指電信運營商,城市運營商,更多的應該是擁有設計、服務、建構方面的高精尖人才和豐富的小項目經驗的中小型企業的參與。智慧城市對創新能力要求很高,中小型企業是進行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最活躍的市場主體,所以這些企業在智慧城市中的發揮的作用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因此,未來社會主導戰略對于城市的未來發展也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第五,未來智慧城市多種開發建設組合模式并進。智慧城市建設涉及到多種建設內容,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依靠多方力量完成,而且其項目屬性、涉密性、專業性、投入以及市場發展前景各有不同。另外,在智慧城市建設上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強調公私合作、政企聯盟,在具體建設上可以發現多種模式。如政府和社會合資建設和管理;政府帶頭,社會參與;政府投資管理,研究機構和非營利組織參與等。因此,未來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將通過對項目建設、運營的各方面影響因素進行評估,實行以客戶為中心,整合資源、多方參與、合作共贏的項目建設和運營的商業模式,將呈現多種開發建設組合模式并進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