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5月19日消息,在今天的“2016中國智慧城市論壇”上,截止到2015年底,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數量已經達到了386個,我國智慧城市由概念探索逐漸步入實質建設階段。
據悉,截至到2015年底,我國智慧城市已經達到386個,省級和副省級智慧城市建設比例達到100%,地級市建設智慧城市比例達到74%,縣級城市建設智慧城市比例達到32%,其中中東部地區領跑,西部跟進并加快步伐。
陳才表示,我國智慧城市主要呈三類發展模式:
1、 全面發展型,主要特征是城市發展規模大,經濟實力強,信息化水平全國領先,將智慧城市建設作為帶動城市發展,促進城市轉型作為城市發展戰略。
2、 優勢產業拉動型,主要特征是地方優勢產業彰顯,強化城市某一方的區域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通過智慧城市建設拉動特色產業,以局域優勢帶來更多的優質資源。
3、 穩妥跟進型,主要特征是信息基礎建設和應用提升,與城市自身定位相結合夯實智慧發展基礎,借鑒引用,兼收并蓄。
我國智慧城市應用設計范圍廣,主要涉及五大方向,20多個應用領域,這五大方向是公共服務便捷化、社會管理精細化、生活環境宜居化、基礎設施智能化、產業發展現代化。同時,他指出,雖然智慧城市得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但是智慧城市在建設運營中仍面臨基金困難、建設困局、運營困局等問題。
對此, 他提出了三點建議:
1、強化頂層設計,做好城市級整體投資建設與運營。地方可以探索建立產業基金,發展特許經營、股權合作等PPP模式,大力激發市場參與積極性,鼓勵民間資本投入。
3、加強在企業參與建設過程中的信息共享、數據開放,營造公平、競爭的法真環境。
3,加強地方智建設,完善PPP模式環境。